版权所有© k8凯发版官网_凯发集团凯发官网 生意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网站建设:k8凯发版官网 福州 越ICP备56000232号
400-6263-889
地址:福州市马尾长安投资区
18050788988
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图」
冷冻烘焙食品指烘焙过程中完成部分或全部工序后进行冷冻处理得到的烘焙产品,并通过冷冻方式进行储存和运输,保存期通常6-9个月,能够在安全、健康和保持口感的情况下,大幅延长烘焙产品的使用周期。
近年来,国家推动餐饮食品行业模式优化,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等模式,烘焙行业商业模式也将受到影响。 同时,国家鼓励发展烘焙食品,推动蛋糕烘焙店成为便民生活圈的一部分,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上游包括面粉、油脂、水果等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以及奶油、水果制品、酵母等烘焙食品原料。中游是烘焙食品生产环节,包括中央工厂和烘焙店两类,中央工厂可批量生产冷冻烘焙半成品、冷冻烘焙成品或烘焙成品,部分烘焙店为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生产与销售均在店内完成。下游是各类销售终端及消费者。销售终端主要有烘焙店、商超、餐饮、电商等。
烘焙面粉可用于制作烘焙食品,2022年中国烘焙面粉消费量为561.0万吨。随着烘焙食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烘焙面粉和烘焙油脂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2022年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为8千克,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对比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远低于饮食习惯相似国日本。随着中国消费升级进程加快,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中国烘焙食品行业人均消费量有望持续上升。
中青年群体成为烘焙食品购买主力,占比近九成。购买选择方面,专卖店、线下商超为主要渠道,而品牌烘焙食品成为消费者首选。尽管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市场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在2021年得以快速恢复。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853亿元,同比增长9.7%。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品质的关注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和年轻人口的增加,中国烘焙市场将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18亿元。
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为29345家,2020-2022年烘焙食品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较为强劲,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尚未达到饱和,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更多企业会加入烘焙赛道。
中国烘焙消费者的年龄段占比相对分散。其中,20岁这个年龄段以下消费者占比9.39%,20-30岁年龄段20.72%,31-40岁的年龄段占比29.1%,41-50岁年龄段为9.25%,51岁及以上的年龄段最高达到了31.54%。相比其他年龄段,31-50岁的中年人群更倾向于购买烘焙食品。这与中青年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较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有关。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烘焙食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各年龄段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22年立高食品实现营收29.11亿元,同比增长3.32%,立高食品向饼房渠道渗透、收入实现逆势增长,餐饮客户开拓已初见成效、收入增速相对较快,商超渠道相对平稳,2022年立高食品上新的奶酪杂粮包、可颂甜甜圈等新品表现较好。2022年桃李面包实现营收66.86亿元,同比增长5.54%。
立高食品为国内烘焙供应链龙头,深耕烘焙原料领域二十余载,2014年正式进军冷冻烘焙行业。烘焙行业规模效应显著,立高食品积极进行产能全国化布局,先后投资建立五大生产基地九大生产厂区。目前,立高食品在冷冻烘焙行业市占率第一,奶油业务营收超5亿元,位于行业第一梯队。2022年立高食品实现营收2911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冷冻烘焙食品营收达17.84亿元,占营收的62.29%,奶油及酱料分别占营收的7.03%、6.78%。
随着国民购买力提高,消费者的烘焙消费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对比饮食结构及习惯相似的日本等国,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依然存在增长空间,未来中国烘焙食品市场将持续扩张。 在消费者烘焙食品需求升级驱动下,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品牌还需提升产品外观、制作材料、产品包装等方面,开展创新性营销活动,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生产方面,冷冻烘焙行业存在较大市场空间,成为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的蓝海市场。 目前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竞争逐年加剧,品牌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行业内遭遇洗牌,各烘焙品牌需不断跟上市场创新步伐,及时更新运营模式。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